清明假期间,有条外国媒体的油籽报道,国内许多财经及农业媒体都予以了转载--来自英国《金融时报》,题目是:中美花生市场冰火两重天 ,文中称:

  

  ● 在中国,大约一半的花生会被榨制成烹饪用油。花生油发出果仁香味,受到消费者喜欢。

  ● 尽管2016/17年度中国花生产量预计增加到1680万吨。庞大的油籽加工行业不断地向热切的买家供货,导致价格大幅攀升。

  ● 在中国花生种植大省山东,目前花生油价格约为每吨1.44万元人民币,比一年前上涨8%,为2014年2月以来的最高价。过去几个月,花生出口价格也持续上涨。

  ● 而美国花生库存创纪录,农场主或许没有足够的仓储空间存放花生。尽管北京方面对进口花生征收15%的进口税以及13%的增值税,但是美国花生种植者仍然把希望寄托在中国需求上。美国花生行业代表正前往中国推销他们的产品。


  国内花生油涨价了吗?

  外媒敏锐地捕捉到了中国花生及花生油市场的最新趋势,但并不完全准确。

  中国相关机构的数据显示,国内的一级花生油及花生价格,从去年底到今年初,有一个缓慢上升的走势,但比起近年来的价格高点,还有距离,谈不上“大幅攀升”。

  

  

  中国的花生油市场有个特点:每年春节前,往往成为一年中的消费高峰,走出单边上扬的行情。今年的不同之处,也是引起外媒关注的是:
 
  (央广网)“春节过后,花生销售属于偏淡季节,市场价格一般都会呈现下降的趋势,但是自今年春节过后,花生市场出现上涨并保持持续的偏强态势”

  原因在于:油厂花生原料收购报价稳中有升,库存较少,农户惜售,点燃花生市场。近期豆油、棕榈油价格的大涨,花生油也存在上调的潜力,充分支撑花生价格继续走高。

  有关花生和花生油

  花生油是一个小众油种,消费量在食用油市场排第四,前面依次是大豆油、棕榈油、菜籽油。

  美国农业部今年最新预测中国花生油消费占比是8.6%,去年的预测值是8.4%,份额略有扩大。

  在包装油市场上,小包装花生油的占比大概也是8%或更高,但在一些传统的花生油消费偏好地区,如广州,小包装花生油,可以占整个小包装油市场的将近三分之一。

  四大消费油脂的原料中,花生产量居我国油料作物首位,大豆、菜籽、棕榈油都有大量进口,唯有花生基本能够维持供需平衡 ,并且是传统的出口大国。

   

  花生种植是国家鼓励和政策支持的,可增加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,同时随着城镇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,具有非转基因、物理压榨概念的花生油消费有不断升温之势。

  鲁花的5s压榨花生油、胡姬花的古法小榨花生油、福临门的“家香味”土榨花生油等品牌引领着花生油消费的风尚。

  取胜之道:准确判断行情

  花生油市场竞争激烈,除了品牌营销能力,对小包装油厂来说,能否抓住原料低谷,取得成本优势,成为重要的生存之道。

  不同于豆油、棕榈油和菜油,花生和花生油没有期货市场可以规避原料变动风险,油厂必须对行情趋势做出尽可能准确的判断,承受行情变动的价格风险。

  另一方面,花生油作为自给率较高的油种,直接受外盘影响较弱,金融属性也弱于豆油和棕榈油,价格的震荡幅度和震荡频率也将会较小。

  对于最近花生市场行情的看涨,国内分析师预计后期价格不会疯涨,仍将以稳为主,但是会有阶段性的波动。

  中国巨大的油脂油籽市场规模,时刻蕴含着商机,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贸易商和生产商。

  难怪英国媒体在捕捉我们国家花生、花生油市场的“风吹草动”;难怪已成功用大豆占领中国市场的美国农场主们又开始跃跃欲试。


(来源:中华油脂网)